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雏鸡的选育及饲养管理

( 一 ) 选购优质雏鸡

1 、优质雏鸡应该具备的特性

(1) 鸡种生产性能高。

(2) 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确实有效。

(3) 对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较高、较一致的母源抗体;这能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适时的免疫。

(4) 体重大小比较一致,最好是来自同一日龄的一个种鸡群,因而母源抗体比较整齐,也便于管理,一般体重应该在 34 克以上。

(5) 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

(6) 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

(7) 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的迹象。

(8) 一周之内因细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在 0.5% 以下。

2 、应从种鸡场得到的信息和承诺;为顺利地培育好雏鸡应尽可能向孵化厂了解以下情况:

(1) 了解出雏时间和存放环境。如出雏后存放时间过长、温度过低、通风不良,会严重影响雏鸡质量。

(2) 雏鸡接种疫苗情况。

(3) 这批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这些指标越高,雏鸡质量越好。

(4) 种鸡的日龄、群体大小、种鸡的产蛋率,种鸡盛产期的后代体质好。

(5) 种鸡的免疫程序,可推测雏鸡母源抗体水平。

(6) 鸡场经常使用什么药品。

(7) 有可能的话,再了解一下种鸡群曾发生过什么疾病。

( 二 ) 雏鸡的生理特点

1 、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

幼雏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 3 ℃ ,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 2 周龄之后才逐渐趋于完善。所以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2 、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

蛋雏鸡一周龄时体重约为初生重的 2 倍,至 6 周龄时约为初生重的 15 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是成鸡的 3 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其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 、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

幼雏的消化器官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每次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酶的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的原料,配制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

4 、抗病力差

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疏忽即有可能患病。 30 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的抗体水平还是难于抵抗强毒的侵扰,所以应尽可能为雏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5 、敏感性强

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也很敏感,容易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症,对一些药物和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应也十分敏感。所以在注意环境控制的同时,选择饲料原料和用药时也都需要慎重。

6 、群居性强、胆小

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并且比较神经质,稍有外界的异常刺激,就有可能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所以育雏需要安静的环境,要防止各种异常声响、噪音以及新奇颜色入内,防止鼠、雀、害兽的入侵,同时在管理上要注意鸡群饲养密度的适宜性。

7 、初期易脱水

刚出壳的雏鸡含水率在 76 %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份,造成脱水。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所以在出雏之后的存放期间、运输途中及育雏初期,注意湿度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的成活率。此时也可根据需要在雏鸡初进鸡舍时配合 “ 蓝健宝 ” 或 “ 生长快乐 ”+5% 葡萄糖饮水,以及时补充营养均衡。

( 三 ) 育雏的环境要求

1 、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育雏成功最基本条件

雏鸡采食饮水的多少、体内各种生理活动、饲料的消化吸收是否正常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的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鸡畏寒而扎堆,影响卵黄吸收,影响抗病能力,有的发生感冒或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而造成大量损伤或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体质软弱、发育缓慢、引起啄癖,也易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疾病。

(1) 对温度的基本要求

对育雏室温度的要求如表 2-1 ;所示 3 天之内可将温度控制在 33-35 ℃ 左右,以后可每周下降 3 ℃ ,直至与室温相同时即可停止。室温的测定应将温度计挂在离火炉较远的墙上,高出地面 1 米处。

(2) 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 3 ℃ 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 5 ℃ 之内,避免因温度的不稳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① 对健壮的雏鸡群育雏温度可以稍低些,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些比温度高些效果好,此时雏鸡采食量大、运动量大、生长也快。

② 对体重较小、体质较弱、运输途中及初期死亡较多的雏鸡群温度应提高些。

③ 夜间因为雏鸡的活动量小,温度应该比白天高出 1-2 ℃ 。

④ 秋冬季节育雏温度应该提高些,寒流袭来时,应该提高育雏温度。

⑤ 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

⑥ 雏鸡群状况不佳或处于疾病状态时,适当提高舍温可减少雏鸡的损失。

(3) 随着日龄的增长,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增强,所以应该及时降温,一般温度的控制可如表 2-1 所示。

表 2-1   育雏温度

周龄

育雏时温度( ℃ )

30-35

30-33

27-30

24-27

21-24

(4) 怎样判断温度是否适宜

“ 温度是否合适 ” 不能由饲养员自身的舒适与否来判断,也不能只参照温度计,应该观察雏鸡的表现。温度适宜时,雏鸡均匀地散在育雏室内,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温度低时,雏鸡靠近热源扎堆, 发出叽叽的叫声。过热时,雏鸡远离热源,张翅张口喘息,发出吱吱的鸣叫声。

2 、适宜的湿度

(1) 雏鸡呼吸较快,如果过于干燥,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是湿润的空气,体内容易失去大量水分,就会增大饮水量,从而影响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消化吸收。

(2) 出雏后如果雏鸡在干燥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体内就会失去大量水分或处于脱水状况。初期维持较高湿度可缓解并改善雏鸡的失水和脱水状况,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育雏期所需的环境湿度见下表。

表 2-2 育雏期所需的环境湿度

日龄

1-10

11-30

31-42

相对湿度

70%

65%

60%

极限高湿

75%

75%

75%

极限低湿

40%

40%

40%

 

3 、不可疏忽通风

雏鸡对缺氧和空气污浊反应不太敏感,因此通风换气在实际生产中容易被忽视,对雏鸡的生长和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通风换气目的有二个:

(1) 供给新鲜空气,供给氧气。

(2) 维持舍内卫生和正常的生活环境,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多余的热量、水汽、尘埃及空气中的微生物。为达到这个目的,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采取定时的短时间大量换气通风,如每小时敞开全部门窗 1-3 分钟。有人担心这种在短时间内将室内全部污浊空气换成新鲜空气的方法会使雏鸡受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会使雏鸡感冒,反而能增强雏鸡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因为换进的空气虽然是冷的,但舍内四壁、地面、顶棚都还是温热的,如取暖设备没有问题,舍温很快就能恢复。只要气候不是特别冷,在育雏的第四天就可以实行这种换气法,换气的时间可以由短到长,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这种换气方法还可以大大降低雏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

4 、饲养密度及采食、饮水宽度

在饲养条件不太成熟或饲养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不要太追求单位面积的饲养量和效益。饲养密度过大,可能造成饲养环境的恶化,影响生长和降低抗病力,从而达不到预期目的。 密度是否适中,最终要看鸡群生长是否均匀、健康。在饲养中不仅食槽和水槽长度应满足雏鸡的需要,还要注意放置合理,便于鸡采食饮水,一般应让雏鸡在不出一米之内即能找到水槽和料槽。

5 、适宜的光照强度

(1) 为了让雏鸡很快熟悉环境,学会饮水采食,初期应该用较强的灯光,可用 60-100 瓦的灯泡,三日龄之后可以换成 25 - 45 瓦的灯泡。光照稍暗些,鸡群相对宁静,在过强的光照下,鸡烦燥不安、活动量大,易出现互啄的恶癖。

(2) 光照时间: 6 周龄之内光照时间的长短还不会影响雏鸡性成熟的早晚,但光照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雏鸡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量。育雏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增重过慢,达不到标准体重,给予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鸡增重。一般三日龄之内的光照可定为 23 小时,之后每

周减 1-2 小时。也可用自然光照,但夜间为了给雏鸡补饲,可以定时开二次灯,每次二小时左右。

6 、育雏成绩的判断标准

(1) 育成率的高低是个重要指标。良好的鸡群应该有 98% 以上的育雏成活率,但它只表示了死淘率的高低,不能体现培育出的雏鸡质量如何。

(2) 检查平均体重是否达到标准体重,能大致地反应鸡群的生长情况。良好的鸡群平均体重应基本上按标准体重增长,但平均体重接近标准的鸡群中也可能有部分鸡体重小,有部分鸡超标。

(3) 检查鸡群的均匀度。每周末定时在雏鸡空腹时称重,称重时随机地抓取鸡群的 3 %或 5 %,也可圈围 100-200 只雏鸡,逐只称重,然后计算鸡群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是先算出鸡群的平均体重,再将平均体重分别乘 0.9 和 1.1 ,得到二个数字,体重在这二个数字之间的鸡数占全部称重鸡数的比例就是这群鸡的均匀度。如果鸡群的均匀度达到 75% 以上,就可以认为这群鸡的体重是比较均匀的;如果不足 70 %,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鸡长得不好,鸡群的生长不符合要求。

( 四 ) 雏鸡的标准体重与日采食量

1 、各育种公司都制定了自己商品鸡的标准体重,如果雏鸡在培育过程中,各周都能按标准体重增长,就可能获得较理想的生产成绩。

周龄

周末体重 (g)

日采食量 (g)

1

75

12

2

125

18

3

195

24

4

275

32

5

365

42

6

450

44

2 、测重和记录体重增长情况和采食量的变化是饲养管理好坏及鸡群是否健康的一个反应。因此,每日必须记录采食量,每一、二周必须抽测一次雏鸡的体重。一般在周末的下午二点或在空腹时称重,可将鸡群围上 100 至 200 只或抽测鸡群的 3-5 %,逐只称重,这样可以随时掌握鸡群的情况。

3 、雏鸡由于长途运输、环境控制不适宜、各种疫苗的免疫、断喙、营养水平不足等因素的干扰,一般在育雏初期较难达到标准体重。除了尽可能地减轻各种因素的干扰,减少雏鸡的应激外,必要时可提高雏鸡料的营养水平,而在雏鸡体重没达到标准之前,即使过了 6 周龄,也应使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鸡料。

( 五 ) 育雏管理

1 、饮水管理

(1) 雏鸡出壳存放 24 小时后可失去体内水分的 8 %,存放 48 小时失去体内水分的 15 %。为防止雏鸡因失水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进雏之后必须先让雏鸡学会饮水。

(2) 长途运输和存放过长的雏鸡,应该在饮水中添加 5 %葡萄糖或白糖配合 “ 维多福或换黄金速补 ” 。饮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 (16-20 ℃ ) ,饮水器每天应刷洗消毒 1-2 次。

(3) 雏鸡的饮水量大致为采食量的 1.5-1.8 倍,注意不要断水。为让雏鸡尽快学会饮水,可轻轻抓住雏鸡头部,将喙部按入水中 1 秒左右,每 100 只雏鸡教 5 只,则全群能很快学会。

2 、饲喂管理

雏鸡在第一周和第二周体重能增长 2 倍左右,由于生长迅速而胃肠容积小、消化机能较差,所以必须注意满足幼雏鸡营养需要,应该用********、最卫生的原料生产高能高蛋白的雏鸡饲料。一般雏鸡料的代谢能水平应在 2900 卡以上,粗蛋白在 19.5 %以上,赖氨酸水平应超过 1 %。也可以在第一周用肉鸡一号料饲喂雏鸡。

3 、雏鸡的断喙

(1) 断喙目的:鸡在大群体高密度饲养时很容易出现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断喙可以减少恶癖的发生,也可减少鸡采食时挑剔饲料造成的浪费。

(2) 断喙时间:断喙一般在 6-10 日龄进行,此时断喙对雏鸡的应激较小。雏鸡状况不太好时可以往后推迟,一般鸡群在 35 日龄左右就可能出现互啄的恶癖,所以必须在这之前完成第一次断喙。青年鸡转入蛋鸡笼之前,对个别断喙不成功的鸡再进行补断。

(3) 断喙方法:一般使用断喙器,断喙时左手抓住鸡腿,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使压力,使鸡缩舌,以免断喙时伤着舌头。幼雏用 2.8 毫米的孔径,在上喙离鼻孔 2.2 毫米处切断,应使下喙稍长于上喙,稍大的鸡可用直径为 4.4 毫米的孔。断喙时要求切刀加热至暗红色,为避免出血,断下之后应烧灼二秒左右。

(4) 注意事项

① 断喙的长短一定要准确,留短了影响雏鸡采食,造成终生残废;切少了又有可能再生长,需再次断喙。

② 断喙对鸡是相当大的应激,在免疫或鸡群受其他应激等状况不佳时,不能进行断喙。

③ 断喙后料槽中应多添加饲料,以免雏鸡啄食到槽底,造成创口疼痛。为避免出血,可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 2 毫克维生素 K 。

④ 注意观察鸡群,有烧灼不佳,创口出血的鸡应及时抓出重新烧灼止血,以避免因失血过多引起死亡。一旦在断喙时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应投服 “ 维多福 ” 或 “ 黄金速补 ” ,饮水 3-5 天,以缓解应激症状。

( 六 ) 转群

一些鸡场在鸡群满 6 周龄后,需要转入育成鸡舍。在转群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 、鸡舍除应该提前做好清洗消毒外,还需注意温度,特别是在秋季、冬季和开春时节,必须将舍温升到与当时育雏舍相当的程度,不得低于育雏舍 4 ℃ 以上,否则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病和其他疾病。

2 、转群可以用转群笼或用手提双腿转移,用手提时一次不可太多,每只手里不应超过 5 只,动作一定要轻缓,不可粗暴。

3 、为减少应激,夏季应在清晨开始转群,午前结束;冬季应在较温暖的午后进行,避开雨雪天和大风天。

4 、为避免刚转群的鸡互啄打架,转群后的 2 天内,应使舍内光照弱些,时间稍短些,待相互熟悉后再恢复正常光照。

5 、转群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不熟悉的伙伴,对鸡来说是个很大的应激,采食量的下降也需 2-3 天才能恢复。如果鸡群状况不太好时,不要同时进行免疫断喙以免加重鸡的应激,必要时可饲喂些 “ 维多福 ” 或 “ 黄金速补 ” 防止鸡群发病。

6 、转群后第一天的饲喂量降低为原喂量的 70% ,待鸡情绪稳定后,再增加饲喂量,这样可以减少鸡群因转群引起的应激,可以减少病死鸡。

( 七 ) 育雏失败原因分析

1 、第一周死亡率高的可能原因

(1) 细菌感染:大多是由种鸡垂直传染或种蛋保管过程及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上的失误引起

的。为避免这种情况造成较大损失,可在进雏后第二至五日投服 “ 杆克宁 ” ,配合 “ 黄金速补 ” ,饮水 3-5 天。

(2) 环境因素:第一周的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温度过低鸡群扎堆,部分雏鸡被挤压窒息死亡,某段时间在温度控制上的失误,雏鸡也会腹泻得病。

2 、体重落后于标准的原因

(1) 现在的饲养管理手册制定的体重标准都比较高,育雏期间多次免疫,还要进行断喙,应激因素太多,所以难以完全按标准体重增长。

(2) 体重落后于标准太多时应多方面追查原因,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   饲料营养水平太低。

②   环境管理失宜。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活动正常的情况下,温度稍低些,雏鸡的食欲好,采食量大。舍温过低,采食量会下降,并能引发疾病。通风换气不良,舍内缺氧时,鸡群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增重。

③   鸡群密度过大。鸡群内秩序混乱,生活不安定,情绪紧张,长期生活在应激状态下,影响生长速度。

④   照明时间不足,雏鸡采食时间不足。

3 、雏鸡发育不齐的原因

(1) 饲养密度过大,生活环境恶化。

(2) 饮食位置不足,群体内部竞争过于激烈,使部分鸡体质下降,增长落后于全群。

(3) 疾病的影响:感染了由种鸡带来的白痢、支原体等病或在孵化过程被细菌污染的雏鸡,即使不发病,增重也会落后。

(4) 饲养环境控制失误:如局部地区温度过低,部分雏鸡睡眠时受凉或通风换气不良等因素,产生严重应激,生长会落后于全群。

(5) 断喙失误:部分雏鸡喙留得过短,严重影响采食导致增重受阻,所以断喙最好由技术熟练的工人操作。

(6) 饲料营养不良

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缺乏或某种成分过多,造成营养不平衡,由于鸡个体间的承受能力不同,增长速度会产生差别。即使是营养很全面的饲料,如果不能使鸡群中的每个鸡都同时采食,那么先采食的鸡抢食大粒的玉米、豆粕等,后采食的鸡只能吃剩下的粉面状饲料,由于粉状部分能量含量低、矿物质含量高,营养很不平衡,自然严重影响增重,使体重小的鸡越来越落后。

(7) 未能及时分群;如能及时挑出体重小、体质弱的鸡,放在竞争较缓、更舒适的环境中培养,也能逐步赶上大群的体重。

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 一 ) 育成鸡的培育目标

7 周龄到产蛋前的鸡称为育成鸡,育成期工作的总目标就是要培育出具备高产能力和有维持长久高产体力的青年母鸡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培育出的青年母鸡具备以下特征

1 、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有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 并具备维持持续高产的体力。

2 、骨骼发育良好,骨骼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相一致。

3 、体重均匀,要求 75 %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 0.9-1.1 倍的范围之内。

4 、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产前确实做好各种免疫,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 二 ) 育成期饲养管理重点

1 、育成前期是骨骼、肌肉、内脏生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抓住营养和其他各方面的管理,

使鸡群的体重和骨骼都能按标准增长。前期的体重决定鸡成年后骨骼和体形的大小,鸡在 11-12 周时就完成了骨骼生长的 95% 。

2 、育成后期是腹腔脂肪增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期间腹脂增长了 9.5 倍。

由于体内脂肪沉积与生产性能成负相关,所以在育成后期,饲料中的能量不应过高,冬季鸡群食欲好时,要注意适当控制喂料量,避免沉积过多脂肪而影响生产性能发挥。

3 、生殖系统从 12 周龄开始缓慢发育, 18 周龄时则迅速发育。为满足这种生长需要,从 16 周之后,就应注意供给营养平衡的蛋白质,让小母鸡的卵巢能顺利发育,适时开产。对发育后期在夏季的鸡群特别需要注意,因为夏季耗料少,体重增长和卵巢发育受影响,而使小母鸡开产推迟。

4 、从 12 周龄开始,维护生殖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应定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 “ 维多福 ” 以及 “ 倍德福 ” ,能有效保护卵巢和发育中的输卵管,减少新城疫、沙门氏菌等病原对其的侵袭。

( 三 ) 育成期光照程序

1 、能利用自然光照的开放鸡舍:对于从 4 月至 8 月间引进的雏鸡,由于育成后期的日照时间是逐渐缩短的,可以直接利用自然光照,育成期不必再加人工光照。

2 、对于 9 月中旬至来年 3 月引进的雏鸡,由于育成后期光照时间逐渐延长,需要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的方法来防止其过早开产。具体方法有二种:

一是光照时数保持稳定法:

即查出该鸡群在 20 周龄时的自然日照时数,如是 14 小时,则从育雏开始就采用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充光照的方法,一直保持每日光照 14 小时至 20 周龄,再按产蛋期的要求,逐渐延长光照时间。

二是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法:

先查出鸡群 20 周龄时的日照时数,将此数再加上 4 小时,作为育雏开始时的光照时间。如 20 周龄时日照时数为 13.5 小时,则加上 4 小时后为 17.5 小时,在 4 周龄内保持这个光照时间不变,从 4 周龄开始每周减少 15 分钟的光照时间,到 20 周龄时的光照时间正好是日照时间, 20 周龄后再按产蛋期的要求,逐渐增加光照时间。

3 、 密闭式鸡舍:密闭鸡舍不透光,完全是利用人工光照来控制照明时间,光照的程序就比较简单。一般一周龄为 22-23 小时的光照,之后逐渐减少,至 6-8 周龄时降低到每天 10 小时左右,从 18 周龄开始再按产蛋期的要求增加光照时间。

4 、育成期的光照原则:光照时间维持恒定或逐渐减少,不能增加,光照时间最长不应超过 10 小时。

5 、育成期的光照通过两个因素影响蛋鸡

1 )光照时间长,鸡群采食量增加,身体发育快,体成熟快,能形成较好体质。

2 )影响鸡的卵巢发育而影响鸡的性成熟。不合理的光照如光照时间过长或光照时间逐渐增加,会导致鸡群体成熟过早;而此时卵巢的发育尚未成熟(相对于体重),从而引起产蛋推迟,浪费饲料导致成本上升;鸡群性成熟而身体发育未成熟,鸡群体重达不到开产标准,会导致未到预产期提早产蛋,蛋的重量轻,产小蛋的时间长,脱肛、输卵管炎症严重。

6 、育成末期的光照原则

体重依据:鸡群达到开产体重时,方可增加光照时间,不能过早加光;过早则极易导致产蛋率低、高峰维持时间短、蛋重小;如褐壳罗曼蛋鸡只有体重达到 1400 克时,方可增加光照而刺激鸡群开产。如果达到开产日龄而体重却不达标,也不能加光,而要等到体重到时方可加光。

分页:(1)(2)    请点击下一页
版权所有:广东省揭阳市龙阳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渔湖工业园
电话: 0663—8783682、8686732
传真: 0663 — 878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