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是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母猪的良好体况与高生产水平是每个养猪人所追求的目标。笔者长期从事养猪实践,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总结,介绍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指正。
1 母猪的饲养和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是仔猪生产的基础,后备母猪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而经产母猪常年处于紧张而没有间歇的生产状态,对它们都应供给全面而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周到而精心的管理,从而获取数量多、质量好的胚胎和仔猪,为多胎高产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1.1 母猪群的选育和建立
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母猪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要求经济效益越来越高,从而对母猪群质量亦有更高的要求,以求达到低成本高效益、高生产水平的目的。具体方法:在母猪群中,不管是经产母猪还是后备母猪,要求重点选择那些适应性强、健康强壮且配种后容易受孕、产仔多、育成率高的优秀个体;利用自然淘汰法和异常淘汰法,坚决及时淘汰那些适应性较差,老弱病残的个体及发情不及时、不明显、屡配不孕,产仔少、母性差的母猪,按淘汰 3 头母猪,补充 4 头后备母猪的比例,维持健康的母猪群,从而不断提高其繁殖力水平,以求获取更多、更健壮的仔猪。
1.2 母猪的营养
1.2.1 母猪基础日粮的配制原则
笔者建议应对妊娠母猪饲喂高粗纤维日粮。目前,关于高纤维型日粮饲喂种猪的文献资料很少。然而成年动物对日粮纤维的消化利用能力较强,因此对各种纤维饲料的应用潜力很大。实践证明,给妊娠母猪饲喂高纤维日粮具有许多好处,其不但能预防母猪便秘,控制膘情,还可有效提高母猪总体繁育性能。 Munchow 等( 1982 )用麦杆粉代替部分谷物基础日粮,可显著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每头母猪多产 1.5 头仔猪)。笔者在实践中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并且还可节省医药费 60% 以上。但是,高纤维日粮对其繁殖性能虽没有不利影响,却会使母猪体增重降低,因此在日粮中需适当提高粗纤维含量来改善母猪的总体性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泌乳期饲喂高纤维日粮不会产生任何正面效应,且其对泌乳期内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的稀释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较大,故在母猪泌乳期内的日粮中只允许含有少量的粗纤维。同时在母猪日粮配制时要特别重视优质蛋白的供给及维生素(如:维生素 A 、 D3 、 E 、 B2 、 C 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铁、铜、锌、锰、钙、磷、硒等)的添加。
1.2.2 母猪喂料量的调控
1.2.2 .1 妊娠初期(配种至 25 天)是胚胎的附植期,俗称 “ 坐胎 ” ,日喂料量为 1.8 ~ 2.4kg ,分 2 ~ 3 次饲喂,同时此期应补喂青绿多汁饲料,每天喂 2 ~ 3kg/ 头,分 2 次饲喂。
1.2.2 .2 妊娠中期( 25 ~ 70 天)是胚胎器官形成期,胎儿增重很慢。此期间给料量应略高于妊娠初期,并视母猪膘情而定,日喂 2.0 ~ 2.5kg ,分 2 ~ 3 次饲喂,同时适当提高饲料的粗纤维水平,以减缓母猪的肌饿感,从而减少胚胎死亡;还应补喂青绿饲料,每天 2 ~ 3kg/ 头,分 2 次喂。
1.2.2 .3 妊娠后期( 70 ~ 140 天)是胎儿快速生长期,对于此期不但要使母猪保持健康的体质和旺盛的食欲,而且要增加给料量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从而提高仔猪初生重及均匀度,日喂料量为 2.6 ~ 3.3kg ,分 3 次给料,产前 2 ~ 3 天,减料 30% ~ 50% ,以预防无乳厌食综合征的发生,同时补喂青绿饲料,每天 2 ~ 3kg/ 头,分 2 次喂。
1.2.2 .4 哺乳期(产后~ 35 天)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保证哺乳母猪健康状况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增大母猪的采食量,从而提高其泌乳能力,减少母猪掉膘。母猪分娩后 3 天内要控制采食量,从第 4 天开始逐渐增加喂料量,第 8 天起可让其自由采食或最高不超过 6kg ,同时应补喂青绿饲料每天 2 ~ 3kg/ 头,分 2 次饲喂。
1.2.2 .5 配种期(空怀期):配种前的母猪应饲喂高营养水平的日粮,即断奶后不换料,继续饲喂哺乳期日粮;母猪断奶前 2 天和当天少喂料,以后每天饲喂 2.5 ~ 3kg, 短期优饲至母猪发情配种为止,同时应补喂青绿饲料每天 2 ~ 3.5kg/ 头,分 2 次饲喂。
1.2.3 重视建立青绿饲料供应基地
青饲料含水分量较大,质地柔软,营养全面而丰富是常用的维生素补充饲料,青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约占干物质的 10% ~ 15% ,其中有较多易被动物利用的游离氨基酸,粗纤维含量较少,且大部分属于非木质化的纤维和半纤维素容易被消化利用。实践证明:青绿饲料能有效提高猪群的综合免疫力,且具有保健功能,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青绿饲料对于母猪来说尤其珍贵,不仅可提供天然的多种维生素,更重要的是可提供优质的膳食纤维素(中性纤维素),有利于母猪肠道健康(如:便秘等)和增加妊娠前中期的饱腹感。使用青饲料后,猪场仔猪成活率能提高 3% ~ 8% ,窝产仔数提高 1 ~ 2 头,医药费用支出降低 50% 以上,其主要是由于能避免或降低母猪无乳综合征、便秘及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和仔猪腹泻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因此,猪场必须重视建立青绿饲料供应基地,要有计划的种植、采集及贮存青饲料,保证猪群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充足而新鲜的青绿饲料。常用的青饲料有胡萝卜、大白菜、甜菜、南瓜、菠菜、苜蓿、红薯等。
3 母猪的管理
3.1 母猪群的生物安全
规模化猪场必须坚持自繁自养,以防场外疾病传入,如果从场外引种时,须将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 2 个月左右,保证其健康无病然后将本场的后备母猪 3 头或 5 头与引进的种猪配种,若后备母猪能正常妊娠产仔,且所产仔猪至断奶期间健康无异常现象(猪场的常见病除外如黄白痢等)的,则该种猪方可正式混入本场开展配种工作。同时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对所有种猪在配种前进行乙型脑炎、猪瘟、细小病毒、伪狂犬病、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的免疫接种。
3.2 母猪的配种管理
适时配种是增加母猪产仔数的关键,配种过早或太迟都会影响受精卵的数量,从而降低产仔数。具体管理方法有:断奶母猪或后备母猪应与成年公猪放在同一栋猪舍内饲养并让母猪每天与公猪接触 1 ~ 2 次,每次 15 ~ 20 min 以促进母猪尽早发情配种。母猪发情适配期为母猪外阴肿胀开始消退,阴道分泌物变的量小而黏稠,有阴门裂缝,主动靠近公猪并接受公猪爬跨,压背时母猪不动、耳朵直立、精神集中是配种的****时期。此期若是采用人工辅助配种,配种一次即可,若是配种淡季则需间隔 6 ~ 8 h 再配种一次;如果是人工授精应输精 2 ~ 3 次即母猪有压背反射后 18 h 输精一次,隔 10 h 输精第 2 次,间隔 8 h 输精第 3 次。母猪配种后应为母猪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从而有利于配种后受精。对配种公猪应定期检查精液品质,母猪配种当天要认真做好配种记录。
3.3 母猪舍环境控制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如:减少饲养密度,采用排风扇,冷高压水喷雾降温,给母猪滴水降温或水帘排风降温及在猪舍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既美化环境又可降低环境温度。夏季时应加喂青饲料每天 2 ~ 3kg/ 头,以降低高温时对母猪繁殖的影响。冬季时注意防寒保暖,应经常铺垫草,每天合理安排开窗通风时间和强度,防止寒风侵袭,舍内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 60% ~ 70% ,要求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卫生,冬季时和大风降温及阴雨连绵时,要加强产房的保温工作,温度为 18 ~ 21℃ 。
3.4 母猪的接产
母猪进产房前应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并严格消毒,上产床前对母猪的乳房及外阴清洗并消毒。接产前要准备好产仔记录本、笔,以及毛巾、水盆、高锰酸钾、 5% 碘酊、肥皂、水桶,秤、钟表、剪刀、手术刀、缝合线及照明用具、保温箱、红外线灯泡或电热板、剪牙钳等。母猪有分娩预兆时,值班人员不可离岗,分娩时要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接产程序操作,若需要助产时,要严格消毒手和接产用具,助产后的母猪应肌肉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拉丁、头孢曲松、林可霉素等以控制母猪产后感染,母猪产后 5 天内要特别注意观察其体温、采食量、呼吸和排泄物及乳房的状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