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基础知识

   家禽解剖学主要是研究鸡、鸭、鹅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 和结构特征的科学。 它既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 业基础课,也是在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科研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知识。 家禽属于脊椎动物的鸟纲,因适应飞翔时的生理功能,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结构的一系列特征。由于人类 的长期饲养和驯化,家禽中除了鸽外已失去了飞翔能力,但身 体结构仍保留鸟类特征。家禽的机体结构和家畜的结构有相似 之处,但由于禽类保留着较多的爬行动物的结构特征,同时因 生活方式、生理习性等与家畜有很多不同,因此,只有全面地 熟悉家禽的解剖特征,才能较深入地了解家禽的各种生理机 能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以及进一步理解疾病发生时所产 生的各种病理变化。

   细胞和基本组织 运动系统 被皮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家禽由鸟类驯化而来。除外已失去飞行能力,但身体构造和生 理功能仍与鸟类无多大改变。 ? 家禽体型一般较短而深,水禽则稍长而似船形。头能灵活运动。 前肢变为翼,后肢与躯干形成坚固的连接和关节,有利于跳跃、 行走和划水等

一、运动系统

禽体的 运动系统 由骨骼和所附着的肌肉构成,体表覆盖物为皮肤及其衍生物羽。

1 骨骼
骨骼的构造特征和功能 骨骼是构成身体的支架,供肌肉附着,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鸡、鸭、 鹅从鸟类进化而来,因此骨骼具有适于飞翔的特征轻便而坚固。它们的许多 长骨骨髓为空气所取代,形成含气骨。在幼年,几乎所有骨内都含有骨髓, 而到成年,除翼和后肢的一部分骨外,大都被与外界间接相通的气腔所代 替,成为含气骨。 同时,它们的骨骼又含有丰富的钙盐,属密质骨。这样既使骨骼质量减轻, 又使骨骼保持原有形态。鸡、鸭、鹅骨骼的第二个特征是许多骨愈合成一整 体,如颅肯、腰荐骨和骨盆带等,构成整体坚固性。 家禽的骨骼可以划分为头骨、躯干骨、前肢骨 ( 又叫翼部骨骼 ) 和后肢骨 4 部分。
( 一 ) 头部骨骼 家禽的头骨也包括颅骨和面骨两部分。其颅骨在早期已愈合为一体,面骨较轻,无齿。上颌各骨联合形成上喙的支架,与 颅骨间有活动性。而下颌骨形成下喙的基础。下颌骨与颞骨之间有特殊的方骨,它通过翼骨、腭骨以及颧弓与上喙相连。当开张或闭 合口腔时,可同时升、降上喙,以使口腔开张更大。
(二 ) 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
   椎骨分为颈椎、胸椎、腰荐椎和尾椎。颈椎的数目多 ( 鸡 13 — 14 枚,鸭 14 ~ 15 枚,鹅 17 ~ 18 枚 ) ,椎体长。胸椎 ( 鸡 7 枚,鸭、鹅各 9 枚 ) 大部愈合一起。腰荐椎 (11 一 14 节 ) 愈合成一块,称综荐骨。尾椎 ( 鸡 5~6 枚,鸭、鹅各 7 枚 ) 末端的部分愈合成尾综骨。
   肋骨的对数与胸椎的数目一致。除第 1 、第 2 对肋骨外,其余肋骨均分为与胸椎相连的椎肋和与胸骨相接的胸肋。大部分椎肋还具有钩突,连于后一肋骨,以 加固胸廓。
   胸骨发达,背面凹,腹面正中有突出的胸骨嵴其大小与胸肌的发达程度有关。
( 三 ) 前肢骨
   家禽前肢的肩带骨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游离部骨由肱骨、前臂骨 ( 桡骨、尺骨 ) 和前脚骨组成。家禽的肱骨近端有一气孔, 通锁骨间气囊,故为含气骨。尺骨比较发达。前脚部的腕骨只有两块。掌骨有第 2 、第 3 、第 4 掌骨 3 块。第 3 、第 4 掌骨较大,两端愈合。 指有第 2 、第 3 、第 4 各指,第 2 、第 3 指有两个指节,第 4 指仅有 1 个指节。鸭、鹅第 3 指有 3 个指节骨,第 4 指有 2 个指节骨。
( 四 ) 后肢骨
   家禽后肢骨比较发达。盆带骨也包括髂骨、坐骨和耻骨。耻骨细长。骨盆底开放,利于雌禽产卵。游离部骨由股骨、膝盖骨、小 腿骨 ( 包括胫骨和腓骨 ) 和后脚骨组成。后脚骨包括跗跖骨和趾骨。家禽的跗骨不独立存在,它分别与胫骨和跖骨相愈合。公鸡跖骨上有 发达的距突。趾有 4 个,第 1 趾向后。

2.肌 肉
   家禽肌纤维较细,肌肉没有脂肪沉积。其全身肌肉的数量和分布及发达 程度,因部位而有不同,与其身体结构以及各部位的功能活动相适应。
   家禽皮肌薄,分布广泛。在翼部还有前翼膜肌,可紧张翼膜。头部肌的 面部肌退化,但咀嚼肌比较发达。家禽颈部活动灵活,其具有一系列分节性 肌肉。其躯干肌中的背腰荐部肌退化,而尾肌较发达,以适应尾部活动的需 要。禽没有似哺乳动物一样的膈肌。
   禽腹肌也包括 4 层,但薄弱。家禽最发达的肌群在肩带部。在飞禽,该 肌群可占全身肌总量的一半以上,主要是胸部肌。翼肌较薄弱。盆带肌不发 达。而股部和小腿部肌群则较发达。鸡跖部的趾屈肌腱随年龄增大而常发生骨化。

二 被皮系统

分为皮肤 、 羽毛和其他衍生物


( 一 ) 皮肤 禽的皮肤较薄,无汗腺和皮脂腺。尾部具有尾脂腺,分为左右 两叶,水禽特别发达,分泌物用喙压出并涂布在羽毛上,起润 泽作用。皮肤在翼部形成皮肤褶,叫翼膜,在水禽趾间形成 蹼,前者用于飞翔,后者用于划水。
(二)羽毛
羽毛是皮肤的衍生物。典型的羽毛有一根羽轴,它又分羽根和羽干两部分:羽根着生在皮肤的羽囊内,羽干两旁是由许多羽枝构成的 两羽片。羽毛可分为被羽、绒羽和纤羽,后两种不呈典型结构,绒羽有保温作用。被羽着生在禽体的一定部位,叫羽区,其余部位叫 裸区,以便于肢体的运动。
(三)其他衍生物
头部的冠和肉髯、脚的鳞片和爪都是皮肤的衍生物。冠和肉髯具有发达的结缔组织,并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鳞片和爪 是由表皮角质化而形成的。

三 消化系统

家禽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胃、肠、泄殖腔、肛门和肝、 胰等器官组成。

一.口 和 咽
家禽口腔和咽腔直接相通。无唇和齿。上下颌表面是喙, 为采食器官。口腔的顶壁为硬腭,腭的中央是腭裂。硬腭粘膜 上有 5 排横行排列的腭乳头。常将最后一列腭乳头作为口与咽的 分界。鸡的腭裂较长。舌肌不发达,舌粘膜上无味觉乳头。口 腔内有许多小的唾液腺,开口于口腔顶壁和底壁的粘膜上。口 咽顶壁中部有一裂隙,为鼻后孔。其后方有咽鼓管口。
二.食 管
   家禽食管宽大,富有弹性。最初位于气管的背侧,然后转到气管的右侧,与之并行。在颈的后半段,气管和食管一起转到颈部的 右侧面。胸段食管位于两肺之间,心脏的背侧。向后接前胃。鸡食管在胸前口处有一膨大,称为嗉囊。鸽的嗉囊可分泌鸽乳,用以哺 乳幼鸽;鸭、鹅没有真正嗉囊,仅扩大成纺锤形结构。食管的胸段短,末端略变狭而与腺胃相接。

三.胃
   家禽的胃分为两个,前一个是前胃,后一个叫肌胃。
( 一 ) . 前胃:又称为腺胃。位于腹腔的右侧,两肝叶之间,偏背侧。前胃呈纺锤形,前面经缩窄的贲门通食管。后接肌胃。前胃壁较厚,粘膜层有大量胃腺。粘膜 表面的乳头上有腺体导管的开口。
( 二 ). 肌胃:又称砂囊。呈椭圆形厚的双凸镜状。位于腹腔偏左,前部腹侧是肝,后方大部接腹底壁。经前背侧的腺肌胃口接腺胃,由右侧幽门通十二指肠。肌胃 的肌层发达,内腔较小。粘膜面被覆一角质膜,鸡的为黄白色,易剥离,中药名为鸡内金。鸭的呈黄白色,不易剥离。  
  四.肠
( 一 ) 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起始于幽门,向后延伸形成降袢,再折返回来,形成升袢。两袢间为胰。升袢末段可见胰管、肝管和胆管等人肠 腔。此部位以后称空肠。它由多个肠袢组成,被空肠系膜悬吊于腹腔右侧。空肠中部有一小突起叫卵黄囊憩室,是胚胎时期卵黄囊柄的遗迹。回肠与盲肠等长, 两者间有韧带相连。故空、回肠间分界,以展平的盲肠顶端之间连线为标志。
( 二 ) 大肠:包括盲肠和直肠。盲肠一对,开口于直肠和回肠延接部。盲肠基部肠壁内分布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形成盲肠扁桃体。禽无结肠,回、盲肠后直接与直 肠相接。直肠管腔较大,自回盲口直达泄殖腔。
   五.泄殖腔和肛门
   泄殖腔位于直肠后方,为一椭圆囊。它是消化、泌尿和生殖 3 大系统末端的共同通道。从泄殖腔的内部粘膜面,可将其分为粪道、 泄殖道和肛道 3 部分。前部是粪道,中部是泄殖道,二者间以环形粘膜褶为界。输尿管、输精管和输卵管均开口于泄殖道顶壁。后部为 肛道,它与泄殖道之间以半月形褶为界。肛道顶壁有腔上囊的开口。肛道后部通肛门。
   六. 肝脏和胰脏
肝 : 家禽肝脏较大 , 位于腹腔前下部 , 分左 , 右两叶 , 右叶较大 , 具有胆 囊 ( 鸽无胆囊 ). 肝门位于脏面横凹内 . 左叶自肝门发出肝管通向十 二指肠 , 右叶肝管注入胆囊 , 由胆囊发出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 成 禽肝脏为淡褐色至红褐色
胰 : 位于十二指肠升 , 降袢之间 . 淡黄色或淡红色 , 可分为背叶 , 腹叶 和脾叶 . 胰管 ( 鸽 , 鸡有两三条 , 鸭 , 鹅有 2 条 ) 与胆管一起开口于十二 指肠 .
分泌胆汁和胰液。胆汁中含有胆盐,可使脂肪乳化,便于消化 吸收。胰液中则含有多种消化酶,与小肠壁分泌的消化酶一 起,将食物分解后由小肠吸收。

四、呼吸系统

   家禽呼吸系统由鼻 , 咽 , 喉 , 气管 , 鸣管 , 支气管和肺以及特有的气囊等器官组成 。

   鼻孔一对 , 位于上喙 , 开口于较狭的鼻腔,向后通咽。 喉是气管的入口。 气管较粗而长,是禽体发散体热的重要地方 , 壁内有许多气管环构成支架 , 并 顺次互相套叠,因此能够随头颈的活动而任意伸缩和扭动。 气管进入胸腔后分叉为两条支气管 , 在分叉处形成特殊的发声器官 , 称鸣管。 鸣管具两对很薄的膜,称鸣膜,有如乐器的簧片,呼气时受空气振动而发出 鸣声。
   禽肺不大,位于胸腔背侧部。两肺的背侧面嵌入肋间,因而形 成几条肋沟;腹侧面盖以膜质的肺膈。支气管入肺后,纵贯全 肺,后端出肺而连接于腹气囊。 肺是气体交换器官。支气管进入肺后,不是像哺乳动物那样逐 级分支成为支气管树,而是形成互相连通的管道,最后从管壁 上分出无数微小的肺毛细管(又称呼吸毛细管),相当于哺乳 动物的肺泡,是与肺血管内血液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禽 类的肺还能进行双重呼吸,即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 换,从而大大增加了肺的通气量,提高了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双重呼吸是通过气囊的贮气功能而实现的。
   气囊一般有 9 个, 1 个成单, 4 个成对。分为前、后两群 : 前群有 5 个;后群有 4 个。每个气囊都与肺的支气管相通。有的气囊还扩展延伸到许多骨的内部, 使其成为含气骨。吸气时,新鲜空气进入肺毛细管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直 接贮入后群气囊,而肺内已通过气体交换后的空气则转送入前群气囊;呼气 时,前群气囊中的气体经气管排出体外,而后群气囊里的新鲜空气又可送入 肺进行气体交换。 ? 气囊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首要的是储存气体,使肺不论在吸气和呼气时都 能进行气体交换,以适应禽体内强烈的新陈代谢。此外,气囊还有其他一些 生理功能,如可使禽骨重量减轻、在飞行或潜水时调整身体重心、发散体热 等作用。
   禽类某些呼吸道疾病及传染病可在气囊发生病变;皮下气肿也是由于气囊撕破,气体窜入皮下所致。

五、泌尿系统

( 一 ) 肾 禽肾的比例较大,位于腰荐骨两旁和髂骨的肾窝里,褐红色,质软而 脆,可分前、中、后三个叶;周围没有脂肪。 禽肾无肾门,肾的血管和输尿 管直接从肾表面进出,肾内也没有肾盂,肾集合管直接注入输尿管在肾内的 分支。肾的血液供应丰富,除肾动脉和肾静脉外;还有入肾的肾门静脉。主要是一对肾,体积较大,具有排出代谢产物、调节酸碱平衡和维持一定渗 透压的作用。与哺乳动物不同,禽类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在肝内主要合成 尿酸而不是尿素,由血液带到肾内,以分泌的方式排出。尿酸几乎不溶于 水,排出时无需大量水分,因而既可减少体内水分丧失,又无需膀胱贮存, 有利于减轻体重。尿呈乳白色或乳黄色,经输尿管直接输送到泄殖腔,最后 因水分再次被吸收而成半固体状,常与粪一起排出。
( 二 ) 输尿管 输尿管从肾中叶走出,沿肾的腹侧面向后行,最后开口于泄殖腔的泄殖道顶壁两侧。输尿管壁薄,有时因管内尿中有较浓的 尿酸盐而显白色。禽没有膀胱。

六、生殖系统

公禽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和交配器。 母禽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输卵管,但仅左侧能完成发育过 程,右侧的在孵出后不久即行退化。 禽的性染色体,在公禽为一对 ZZ ,在母禽为 ZW ,减数分裂后, 精子只有一种,均含有性染色体 Z ;而卵子有两种 , 分别含有性 染色体 Z 和 W 。因此受精卵的性别由母禽决定,恰与哺乳动物相反。

母禽输卵管 1 、漏斗部是输卵管的起始端,四周为输卵管伞,中央有一宽的输卵管腹腔 口。它有攫取排出的卵子的功能,也是卵子与精于进行受精作用的部位。 2 、卵白分泌部最长,粘膜形成纵襞;内含丰富的腺体,卵白主要是在这里 分泌的。 3 、峡是较窄的一段,在这里形成部分卵白和纤维性的壳膜。 4 、子宫是峡后较宽的部分,卵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最长。粘膜里含有壳腺, 分泌物沉积形成卵壳。5 、阴道是输卵管的末段,开口于泄殖道的左侧。蛋通过阴道产出,这里仅 在壳外形成一层薄的壳角质。

七、淋巴系统

( 一 ) 淋巴管 禽淋巴管的瓣膜较少。胸导管有一对。

( 二 ) 淋巴器官 1 、胸腺 位于颈部两侧,形成一串小叶,性成熟后开始退化。2 .腔上囊 又叫法氏囊,位于泄殖腔背侧,开口于肛道。鸡为圆形,鸭鹅长 椭圆形。粘膜形成纵褶,粘膜褶里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性成熟前达到最大 (3 ~ 5 月龄 ). 性成熟后开始退化 , 鸡 10 月龄 , 鸭 1 年时退化消失 .
3 位于腺胃右侧,圆形或三角形,较小。 4 .淋巴结 仅见于鸭鹅等水禽,有两对。一对颈胸淋巴结为长纺锤形,位于颈基部,紧贴颈静脉。一对腰淋巴结为长形,位于腹腔主动脉两侧。 5 . 淋巴组织 广泛分布于禽体,如实质性器官、消化道管壁以及淋巴管管壁 内,有的呈弥漫性,有的呈小结状,如皮氏斑,有的较发达,如盲肠扁桃体。

八、心血管系统

( 一 ) 心脏 禽的心比例较大,构造与家畜相似,但右房室口的瓣膜是一片肌肉 瓣,且没有腱索。

( 二 ) 血管 1 .动脉 禽的主动脉弓偏右,属于右动脉弓,而家畜的属于左动脉弓。两颈 总动脉在颈部并行于颈椎腹侧中线,被颈肌盖住,位置较深。 2 .静脉 两颈静脉行于气管两侧,在皮下,它们到颅底以一很粗的吻合支 ( 常 叫桥静脉 ) 相连接。腋静脉在翼根部内侧的位置较浅,在皮下。前腔静脉有 两支,分别开口于右心房,肾除了出肾的两支肾静脉外,每一肾还有 两支 肾门静脉,将静脉血带入肾内,适应肾小管发达的分泌机能,以补充肾小体 的过滤作用。

九、内分泌腺、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内分泌腺

( 一 ) 甲状腺 一对,位于胸腔入口处附近,在气管两旁,邻近颈总动脉和颈 静脉,大小如赤豆,但变化较大。 ( 二 ) 甲状旁腺 两对,很小,位于甲状腺之后,常被结缔组织一起连接于甲状 腺或颈总动脉外膜上。 ( 三 ) 鳃后腺 一对,很小,也位于甲状腺之后,与甲状旁腺邻近,其作用为 参与禽体内钙的代谢;家畜的鳃后体组织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吸收入甲状腺 内,不形成独立的腺。 ( 四 ) 肾上腺 一对,位于两肾前端,大多为扁平的不规则形,不大,乳白色或 橙黄色。禽肾上腺的皮质和髓质较分散,因此无截然分界。 ( 五 ) 脑垂体 为扁平长卵圆形,只有前叶和神经叶,没有中间叶。

二、神经系统

( 一 ) 中枢神经系统 1 、脊髓 较长,一直延续到尾部,因此后端不形成马尾。腰膨大发达。 2 .脑 脑干部没有脑桥,中脑背侧是一对发达的二迭体,又叫视叶。小脑的蚓部很发达。大脑 半球表面光滑;不形成沟回,半球内的状体很发达,但肼胝体很不发达,也设有海马。 (二)外周神经系统 1 、脊神经 臂神经丛是由颈部 ( 或颈胸部 )4 — 5 对脊神经形成的,分支经锁骨、第一肋骨和肩胛骨 形成的三角形间隙走出。腰荐神经丛是由腰荐部的 8 对脊神经形成的,位于腰荐骨两旁和髂骨 的肾窝里,在肾的内面。其中最大的坐骨神经由坐骨孔走出而到后肢。 2 、脑神经 十二对,第五对三叉神经发达,第七对面神经不发达。 3 、植物性神经 交感干的颈部行于颈椎两侧的横突管内,胸部则形成一串小环包绕每 一肋骨的 上端。交感神经的外周部还形成一肠神经,为一神经节链;从十二指肠终部沿肠管行于系膜 内,直到直肠末端。它接受来自一些交感神经丛的纤维,发出神经纤维到肠管。此外,它也接 受来自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丛的副交感纤维。 属于副交感系的迷走神经很发达。

三、感觉器官

(一)视觉器官 1 .眼球 较大,后半部较圆,前半部呈锥体形。巩膜较坚硬,后半含有软 骨板,前半有一圈小骨片形成的巩膜环。角膜较凸。虹膜内的括约肌和开张 肌发达,前者及睫状肌由横纹肌构成。视网膜无血管分布,但在视神经出口 处形成特殊结构;叫栉模,伸入玻璃体内,据说有通过玻璃体供应视网膜营 养的作用。 2 .辅助器官 下眼险较大而活动。第三眼睑发达,由二平滑肌控制,能将 眼球前面整个盖住。 ( 二 ) 位听器官 外耳不发达。中耳内只有一枚听小骨,叫耳柱骨,中耳腔有一些小孔通 颅骨内的气腔。内耳的半规管很发达,耳蜗则仅为一稍弯的短管。

分页:(1)(2)    请点击下一页
版权所有:广东省揭阳市龙阳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渔湖工业园
电话: 0663—8783682、8686732
传真: 0663 — 878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