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误区和防止对策

 

一、 用药误区

目前,在禽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应用经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和不足:

1 、不注意给药的时间:无论什么药物,固定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不是在料前喂,就是在料后喂。

2 、不注意给药次数:不管什么药物,通通一天给药 2 次。

3 、不考虑给药间隔:凡是一日 2 次给药,白天间隔过短( 6-7 小时),而晚间间隔过长( 17-18 小)。

4 、不重视给药方法:无论什么药物,不管什么疾病,一律饮水或拌料给药,自由饮水或采食。

5 、偏面加大用药量或减少兑水量:无论什么药物,按照厂家产品说明书,通通加倍用药。

6 、疗程频繁换药:不管什么药物,不论什么疾病,见效或不见效,通通 2 天停药或换药。

7 、不适时更换新药:许多用户用某一种药物治愈了某一种疾病,就认准这种药物,反复使用,即使包装规格甚至颜色改变也不接受,且不改变用量,一用到底。

8 、药物选择不对症:如本来为呼吸道疾病,口服给药用肠道不宜吸收药物等(硫酸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9 、盲目搭配用药:不论什么疾病,如大肠杆菌与慢呼混感,不清楚药理药效,多种药物搭配使用,如含有治疗大肠杆菌的头孢噻肟钠与含有治疗支原体感染的红霉素搭配。

10 、忽视不同情况下的用药差别:如疾病状态、种别、药物酸碱性影响、水质等。

二、 防止对策

据不完全统计,在家禽疾病治疗失败的病例中,用法与用量不当占 50% 以上。盲目用药、滥用药所致药物耐药性造成的治疗失败占 30% 以上,其中,药物的超大剂量使用导致细菌相对耐药性产生占 50% 以上。治疗不对症占 10% 以上,其它约 10% 。由此看来,同一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用药是否正确,治疗结果差异很大,因此,在禽病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正确方法和措施来消除用药误区,提高治疗效果。

(一)关于给药时间(又称时间药理)

内服药物大多数是在胃肠道吸收的,因此,胃肠道的生理环境,尤其是 PH 值的高低,饱腹状态,胃排空速率等往往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F )。如林可霉素需空腹给药,采食后给药药效下降 2/3 ;而红霉素则需喂料后给药,如用氨茶碱治疗支原体、传支、传喉所致呼吸困难时,最佳用药方法是将 2 天的用量于晚间 8 点一次应用,这样既可提高其平喘效果,且强心作用增加 4-8 倍,还可以减少与其它药物如红霉素、氨基糖苷类等不良反应发生。

需要注意给药时间的常用药物及内服方法如下:

1 、需空腹给药的药物有(料前 1 小时):半合成青霉素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除外)、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喹诺酮类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等。

2 、料后 2 小时给药的药物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旋氧氟沙星。

3 、需定点给药的药物有:

A 、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禽大肠杆菌败血症、腹膜炎、重症菌毒混合感染)将 2 天用量于上午 8 时一次性投药,可提高效果,减轻撤停反应。

B 、氨茶碱将 2 天用量于晚间 8 时一次性投药

C 、扑而敏、盐酸苯海拉明 将 1 天用量于晚间 9 点一次性投药。

D 、蛋鸡补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早晨 6 点补钙疗效最佳。

4 、需喂料时给药的药物有:脂溶性维生素( VD 、 VA 、 VE 、 VK1 、 VK2 )、红霉素等。

5 、关于中药:

A 、治疗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心包炎、肝周炎,宜早晨料前一次投喂。

B 、治疗肠道疾病、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时,宜晚间料后一次投喂

(二)、关于给药次数

由于药物不同,其抗菌机理、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也不相同,如浓度依赖型杀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其杀菌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而不是用药次数,以 2MBC (最低杀菌浓度,可以理解为通常使用剂量的 2 倍)一日只需给药一次,有利于迅速过到有效血药浓度,缩短达峰时间,既可以提高疗效,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否则即使一天给药 10 次,也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而抑菌药,(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喹恶啉钠等)的作用,在达到 MIC (最低抑菌浓度)时,主要取决于必要的用药次数,次数不足,发即使 10 倍 MIC ,也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造成细菌在高浓度压力下的相对耐药性产生。

除抗感染药物外,某些半衰期长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磷酸钠、硫酸阿托品、盐酸溴己环铵等,也可一日给药一次,可一日给药一次的药物有:头孢三嗪、氨基糖苷类、强力霉素、氟流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用于支原体感染)、克林霉素(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硫酸粘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硫酸阿托品、盐酸溴己新等。可二日给药一次的药物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氨茶碱等。其它的药物多为一日 2 次用药。有的药物如用麻黄碱喷雾给药解除严重喘病时,也可一日多次给药。

(三)、关于给药间隔

不同药物一日用药次数不同,特别是上述提到的抑菌药物,而在通常的用药习惯上,有时可能出于使用方便一日仅 2 次给药,因此,在尽可能选择血药半衰期长的品种的同时,应充分重视给药间隔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而许多用户可能上午 9-10 点钟给药,下午 4-5 点钟就给药了,这样就必然造成白天用药间隔过短,浪费药物,而晚间药力接续不上,治疗效果差。而正确的用药间隔为 12 小时, 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易做到的话,白日两次用药间隔保证在 10 小时以上,以确保药物的连续作用。

(四)关于给药方法

混饮或拌料是最常用最习惯的给药方法,但由于: A 、药物不同 B 、疾病不同; C 、疾病严重程度不同,还应考虑喷雾给药和肌内注射给药。

1 、可用喷雾给药的药物:利巴韦林、氨茶碱、麻黄碱、扑尔敏、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单硫酸卡那霉素、氟流霉素等,特别是用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感染,喷雾给药的效果是同剂量药物饮水给药 10 倍,最佳的雾滴直径为 10-20um 即使用常规喷雾器(直径≥ 80um )也会取得较饮水给药更好的效果。

2 、可用于喷雾给药治疗的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能采料和饮水的重症感染(如禽流感或慢性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支原体重症混合感染,注射给药因应激常导致病鸡肝破裂而死亡,而喷雾是唯一的给药方法)。

3 、可用于肌内注射治疗的疾病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重症腹膜炎(常导致药物肠道吸收不良)、重症菌毒感染(不饮水不采料、心衰、肝肿大者除外)、鸭传染性浆膜炎,及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病毒性肝炎(可结合卵黄抗体肌注)。

(五)关于用药剂量和兑水量

很多兽药生产厂家对药物的正确用量(尤其是多种药物协同用药的复方制剂)不甚明了或个别厂家为追求高额利润,偏面加大(或成倍加大)药物的兑水量,长期以往,许多用户造成错觉,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产品按照厂家说明书兑水量减半使用,这样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其一,造成药物浪费;其二,迫使细菌在高浓度药物压力下相对耐药率增加,如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的治疗浓度, 1998 年为 30PPM ,耐药率几乎为零,而 4 年后,治疗浓度已达到 130PPM ,耐药率高过 60% 左右,而在有些地区即使如此高的药物浓度,抑菌圈为直径 0 -10mm ,已完全产生耐药性(以上提及,在许多因素造成的细菌相对耐药性中,盲目加大用药量占 50% 以上)。其三,造成不良反应甚至毒性反应。如用恩诺沙星治疗大肠杆菌肠道感染所致肠炎、腹泻,加大用量反而加重腹泻。而许多毒性大的药物,如马杜拉霉素、海南霉素等,治疗浓度接近中毒浓度,加大用量常导致中毒死亡,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厂家和终端用户的共同努力。

1 、厂家需努力做到的是:

( 1 )确定确切药物治疗浓度,放弃眼前利益,着眼永久品牌。

( 2 )用药兑水量范围不宜过大,如 100-150L ,以 125L 为宜。

( 3 )两种或多种抗菌药搭配使用,在确定两种药物间为协同作用时,并在没有条件根据临床试验得出最佳药物治疗浓度,通常的兑水量为主要药物兑水量的 3 倍,如用恩诺沙星钠 5g ,丁胺卡那 4g 治疗鸡大肠杆菌时,若恩诺沙星的最佳治疗浓度为 100PPM ,即 5g 恩诺沙星钠可兑水 50L ,那么该组方可兑水 150L 。

2 、终端用户需要做的工作是:

( 1 )尽可能选择科技含量高,质量可靠,注重自身品牌厂家的产品。

( 2 )按照厂家说明书确定兑水量。

( 3 )为达到最佳效果,每次用药兑水量,一日一次,以日饮水量 30% 为宜,一日两次,各以日饮水量 25% 为宜,为不超过一小时为宜,切忌将药物加入水中让鸡自由饮用(不易达到血药峰值勤,治疗效果差)。因此,投药前需停水,冬季停水两小时,夏季停水一小时。

( 4 )如果不能确定厂家说明书的兑水量是否属实,那么正确做法是,首次倍量,以后常量使用(此为美国首席医药顾问所推荐的最佳给药方法)。

( 5 )如果暂时购买不到让自己放心的产品,可从原料厂家或信得过的原料中间商处购买原料,自行配制治疗疾病,用药浓度可参照兽医药理书(不同疾病首选药和联合用药参见下面有关内容)。

(六)关于疗程和停药时间

任何禽病的治疗(治本解表)都需要一定的疗程,而许多用户对此认识不足,通常用药 2 天,有时见效就停药,多造成复发;而有的治疗 2 天不见效就开始换药,结果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浪费,延误治疗时机,反而延长疗程。至于最佳的停药时间,可根据病情轻重加以确定,通常情况下,以表症解除后如止泻、退热、平喘、采食、精神恢复等,再用药 2-3 日为宜。而对于重症疾病或菌毒混合感染,以及不明原因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鸡白痢、禽伤寒、副伤寒、禽流感、慢性新城疫及其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性肝炎等一般在表症解除后,需用药 3-5 日。有时为降低用药成本,可首先选用高效药物如阿奇霉素 + 丁胺卡那治疗慢呼与大肠杆菌疾病时,用药 2 次控制疾病后,可选用价廉药物或中药结合使用速溶电解多维,巩固疗效 2-3 日。

(七)关于新产品选择和适时更换新药

随着家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时间不断延长,禽病变的越来越复杂,混合感染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新疾病,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异者层出不穷,许多药物的相对耐药性逐渐增加,同时新原料,新制剂日新月异,这都要求广大终端用户审时度势,在治疗药物选择上要跟上形势,如治疗大肠杆菌病,含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产品早已投放市场,而许多用户还抱着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产放(耐药率≥ 60% ),且用药浓度长期不变,这样势必造成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用药成本居高不下,疗程过长。而对待新药物的选择上,以往的观念是,为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往往保留 1-2 类新药不用,而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有确切指征,用法与用量得当,对某种病原体呈现高敏,新原料的选用反而有利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机率(绝对耐药除外,如鸡链球菌对庆大霉素天然耐药)。因此,除考虑成本外,在禽病治疗中尽可能选择高敏的新产品。

(八)关于抗感染药物的正确选择

许多 终端用户(包括某些兽药厂家)对药物的作用机制,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疾病睥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不很清楚,在抗感染药物选择上往往不对症。如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繁殖期杀菌药,破坏细菌细胞壁)治疗支原体(无细胞壁)感染,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内服吸收差)治疗大肠杆菌全身感染,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易造成耐药性),无确切指症使用抗菌药(如单纯性发热,抗菌药应用无效)。结果造成药物浪费,贻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并导致耐药性产生,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不同病原体所造成的不同疾病或同一病原体(血清型可能不同)所导致不同病症,应选择最佳药物进行治疗。以下为不同疾病的首选药或次选药,以供参考。

1 、鸡大肠杆菌病:

①全身感染,心包炎、肝周炎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重症感染结合恩诺沙星钠或磷霉素钙

②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头孢哌酮钠 - 舒巴坦钠,重症加用左旋氧氟沙星,与厌氧菌混感加用甲硝唑,有需氧杆菌存在加用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③肠道感染、肠炎、腹泻利福平 + 痢菌净(易导致产蛋下降,蛋鸡可选用利福平 + 多粘菌素 E 或丁胺卡那霉素)或阿莫西林 + 舒巴坦钠或棒酸 + 多粘菌素 E 。

2 、坏死性肠炎(含球虫伴发性)头孢哌酮钠 - 舒巴坦钠或克林霉素 + 甲硝唑

3 、支原体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 最宜为速效抑菌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或琥乙红霉素、替米考星

4 、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呼吸道疾病 阿奇霉素 + 强力霉素

琥乙红霉素 + 庆大小诺霉素克拉霉素 + 丁胺卡那霉素

5 、病毒支原体性呼吸道感染上述组合中蛋鸡加用利巴韦林,肉鸡加用金刚烷胺或共同加用西咪替丁

6 、病毒感染

单纯性病毒感染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可选用抗病毒药结合解表、强心、抗过敏、免疫增强剂等药物配伍。

6.1 传支、传喉、传染性法氏囊、禽流感、新城疫可选用利巴韦林

6.2 鸡痘 可选用西咪替丁

6.3 禽流感、马立克、腺胃型传支及其它肿瘤性病毒病 可选用金刚烷胺

6.46.1 中疾病与 6.2 中混感,可同时选用利巴韦林 + 金刚烷胺如果病毒病与细菌病并发、继发(临床中多见),可选用适宜抗病毒药结合第 3 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地嗪等和(或)恩诺沙星钠等。

6.5 若病毒病、细菌病与支原体病混感,可选用抗病毒药与阿奇 + 丁胺或阿奇 + 强力

7 、禽伤寒、副伤寒 氟流霉素诺氟沙星

8 、鸡白痢 氟流霉素磺胺类复合制剂

9 、球虫病(多伴发坏死性肠炎)甲基三嗪酮 + 抗坏死性肠炎药 磺胺喹恶啉钠 + 磺胺甲恶啉钠磺胺氯吡嗪钠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头孢哌酮钠 - 舒巴坦钠恩诺沙星钠 + 丁胺卡那霉素

(九)关于抗感染药物的联合用药

在禽病治疗过程中,为达到治疗目的,往往 2 种或多种抗感染药物联合用药

1 、联合用药的目的:

①拓宽抗菌谱

②减少耐药性产生

③降低各药用量和治疗成本

④缩短病程

⑤提高疗效

2 、联合用药的前提:下列情况可考虑联合用药。

①重症感染如心内膜炎、脑内膜炎

②腹腔感染、心包炎、肝周炎

③重症菌素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病与禽流感混合感染

④不明原因混合感染(为迅速控制病情,治疗初期多联合用药,一旦确定病原或经药敏试验,去掉低敏或不对症者)。

3 、抗感染药物分类:

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般将抗感染药物分为以下 4 类:

A :繁殖期杀菌剂或破坏细胞壁者: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类(有的学者将其划分为 A 类)、多肽类。

B :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安莎类

C :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林可胺类

D :慢效抑菌剂:磺胺类、卡巴氧类、磺胺增效剂

4 、药物间作用模式及选择

①协同作用: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后,其效疗大于单一药物效果 2 倍者

即 M1+M2>2 M1 或 2M2

如具有抗生素(抗菌药)后效应( PAE )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强力霉素、氟流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利福平、磺胺间甲氧嘧啶)联用后,其 PAE 较两者相加还长 1h 者;或者最低抑菌浓度( MIC )或最低杀菌浓度( MBC )较单一药物降低 4 倍

②相加作用:即 M1+M2=2 M1 或 2M2 或联合用后血药半衰期较长者延长 1h 者,如庆大 + 丁胺

③无关作用:即 M1+M2<2 M1 或 2M2

④拮抗作用:即 M1+M2< M1 或 M2 (如 A 类与 C 类合用)

⑤特别作用:即 M1+M2>2 M1 但≦ M2 或 M1+M2>2 M2 但≦ M1 。

在临床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有时应用相加作用或选择特别作用,避免无关作用,淘汰拮抗作用。

5 、药物间作用结果:

①协同作用:禽病治疗中多选用的协同作用有

头孢菌素类 + 磷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 + 多肽类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 安莎类(利福平)

氨基糖苷类 +C 类

磺胺类 + 磺胺增效剂

利福平 + 卡巴氧类(痢菌净)

利福平 + 多肽类(硫酸粘杆菌素)

有条件的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具不显著协同作用,但宜间隔 2h 使用(破坏β - 内酰胺环,尤以庆大霉素为甚)。

②相加作用:丁胺 + 庆大

磺胺类 + 喹诺酮类

红霉素 + 泰乐菌素

磺胺类 + 磺胺类

③拮抗作用:青霉素、头孢类 +C

喹诺酮类 + 利福平

喹诺酮类 +C

利福平 +C

林可胺类 + 大环内脂类 + 氯霉素类(或 C 各类之间)

④特别作用氟流霉素 + 阿莫西林(禽伤寒)

环丙沙星 + 克林霉素(慢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利福平 + 氧氟沙星(大肠杆菌病)

(十)其它

药物的作用效果还与疾病状态、种别、药物酸碱性、水质有一定关系。

1 、疾病状态:

A 、大肠杆菌肾肿

不应该选择易致肾肿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 E 等。可选用头孢菌素类、利福平等治疗。另外,许多药物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如头孢菌素类,可将该类药物适当减量(减量 1/4 )后一日用药一次。

B 、肝肿大、肝周炎

许多药物是经肝脏代谢的,当发生上述疾病时,应适当减量(减量 1/3 )

2 、种别

肉鸡以酸性体质,用碱性药物如碱性恩诺沙星治疗,效果不佳。而治疗蛋鸡疾病时(通常 100 ㎏水中加 50g 硼砂)则往往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3 、药物酸碱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①需在碱性环境中使用的药物:庆大霉素、新霉素、利福平( PH 值 <9 )、阿奇霉素( PH 值 6.2 时 MIC 较 PH 值 7.2 时高 100 倍)、恩诺沙星、磺胺类。

②需在酸性环境中使用的药物:强力霉素。

③需在中性环境中使用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4 、水质:有的水质中含重金属离子如 Fe2+ (铁锈)、 Al3+ 很多,对强力霉素、喹诺酮类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需投喂水质改良剂(螯合剂),一般在 100 ㎏饮水中加用 EDTA-2Na 10g 。

 

版权所有:广东省揭阳市龙阳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渔湖工业园
电话: 0663—8783682、8686732
传真: 0663 — 878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