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注射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许多畜禽规模养殖场制订的免疫程序比较合理,病畜的诊断和用药也还正确,但其畜禽抗体水平仍较低下,疫情不断,治疗效果不佳,康复期长。出现这类情况,与注射操作有较大的关系。现就畜禽注射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分述如下。

1 、注射器械的检查及消毒

  ( 1 )针筒

  应仔细检查注射器针筒有无破损,针筒和活塞是否配合,金属注射器的橡胶垫是否老化,松紧度的调节是否适宜,对针筒进行正负压的试验有无漏气,调节螺旋是否滑动、能否固定,玻管内壁是否光滑,针筒凸嘴与针头座的接合是否严密。

  ( 2 )针头 准备供注射使用的针头数量要充足,要锐利、畅通,能与注射器凸嘴紧密接合,不能有弯曲或堵塞情况。

  ( 3 )消毒

  金属注射器、针头夹、针头盒必须彻底清洗(针头应逐个冲洗,清洗后用清洁纱布包裹每具金属注射器械,针头应放在针头盒内),进行煮沸消毒灭菌。要求水沸后再煮 15 ~ 20 分钟。

2 、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1 )严格做到, 1 针 1 畜(禽)

  实践表明,经针头传染疾病的几率较高,所以畜禽注射药物时必须做到 1 针 1 畜(禽),应按畜体大小及注射方法选择适宜的针头型号。针头夹应备用 2 支,一支用于取装消毒灭菌针头,一支用于摘卸注射使用后的针头,两者不能混用。抽吸药液后应排尽针筒内的气泡,若有大量微小气泡的要等片刻待泡沫消失后再提空,带有少量气泡或泡沫的针筒会使药液核定量不能注入机体,拔出针头时药液易从针头喷射出来,影响注射效果。消毒灭菌后的针筒不能混杂交替使用,同时还应考虑药物配伍禁忌。

  ( 2 )猪体保定问题 凡体重在 30 千克以内的仔猪,必须采取保定措施,但对中、大型猪应尽量少保定,以减少应激反应。此外,还应注意不搞袭击注射、不打飞针。

  ( 3 )针筒及针头型号选择

  注射前应按动物种类、大小,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剂量及注射计划选择适宜的针筒及针头大小型号。例如临产老母猪接种大肠杆菌苗时,宜选用 10 毫升针筒, 16#×30 毫米型针头; 60 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苗时,宜选用 20 毫升针筒, 12#×20 毫米型针头;初生仔猪 3 日龄补铁时宜选用 7# 、 9#×10 毫米型针头。针眼大易渗出药液,针头太短药液达不到有效注射部位,过长过粗针头易伤及神经、筋膜、骨膜等。

  ( 4 )注射部位选择 根据被注射动物的肥瘦程度、清洁状况及有无肿胀硬块等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要求确定注射的深浅度。

  ( 5 )注射剂量

  一般肌肉注射剂量: 10 日龄仔猪 1.5 毫升, 20 ~ 60 日龄仔猪 2 ~ 3 毫升, 60 日龄以上中、大猪 5 ~ 8 毫升。同时应注意同类药物的常用型、浓缩型、长效型和吸收利用率高低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注射剂量。

  ( 6 )注意注射液的温度

  注射液的温度对机体的影响较大,冷藏药品和冷冻疫苗经稀释后,如果立刻注射则易引起冷应激,引起注射部位毛细血管收缩、微循环系统暂时受阻、吸收缓慢、药效不明显。因此,寒冬季节,注射前应将冷藏药品或冷冻疫苗经稀释后加温至 18 ~ 25℃ 。方法是将药品或疫苗放置在 30℃ 的空调房内或温水中预热 30 分钟左右再使用,切忌高温烘烤。夏秋季节,注射前将冷藏或冷冻疫苗、药品放室内片刻,无冰冷感觉后再使用。疫苗稀释后还须在 2 小时内用完。注射药物或疫苗时,还应注意自制苗的细度,大颗粒悬浮液或冻干苗稀释后未完全溶化就注射,会引起注射部位局部组织吸收困难,长期刺激则易引起器官的钙化或增生。实践表明,注射液的剂量、刺激强度、温度、细度等任何一个不当,都会明显影响注射效果。

  ( 7 )注意药品的包装与含量

  药品或稀释剂(专为疫苗等配置)的含量不足,也会明显影响注射效果。有些厂家生产的冻干疫苗,没有指定或配备的稀释剂,而应用冷开水、矿泉水等饮用水作为稀释剂,又不考虑稀释液的 pH 值及微量元素,这必定会明显影响注射效果。

 

版权所有:广东省揭阳市龙阳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渔湖工业园
电话: 0663—8783682、8686732
传真: 0663 — 8783681